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,实施全面节约战略,发展绿色低碳产业,倡导绿色消费,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。2020年9月,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承诺:“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,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,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,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。”
实现碳中和这样一个伟大而艰巨的任务,不仅需要政府治理,也需要千千万万的企业共同努力。
海绵城市,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,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,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"弹性",也可称之为“水弹性城市”,降水时吸水、蓄水、渗水、净水,需要时将蓄存的水"释放"并加以利用,促进形成生态、安全、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,且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。 建设理念
建设“海绵城市”并不是推倒重来,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,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“减负”和补充,即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,通过“渗、滞、蓄、净、用、排”等多种技术途径,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,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、调蓄、净化、利用和排放能力,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,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。 水资源现状 由于城市建设的原因,城市建筑物、构筑物以及道路形成了大量的不透水地面、屋面、混凝土和沥青路面,此类路面径流系数一般为0.9,这就意味着将近90%的降雨量将形成地面径流流失,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,同时也加大了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,并增加了城市雨水洪涝灾害的概率。我国水资源形式十分严峻,据相关数据显示,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缺水,110多座严重缺水。一方面城市水资源紧缺,另一方面城市内涝、污染等问题频发。我国已被列为世界12个贫水国家之一。 背景与目标 针对以上问题,国家积极推进“海绵城市”的试点建设工作。 | TIME LINE时间轴TIME LINE时间轴
|
每千克生物柴油替代石化柴油,可减少2千克二氧化碳当量排放。 |